Tuesday, July 10, 2007

Conccert in Nanjing

文明的恥辱 法國音樂家在中國開音樂會被氣哭
台下亂哄哄 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、說話聲 氣哭法國音樂家演出被迫中斷

來源:【揚子晚報】

[原標題]:音樂會台下亂哄哄 法國音樂家流下傷心淚

  活潑好動的孩子上躥下跳,大呼小叫,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、說話聲,這些細節經常會發生在國內的高雅音樂會上,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老話題,而國人早就見怪不怪。

  可是,6月29日晚,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,面對這些並不高雅的景況,來自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的布菲教授情緒激動,她的眼眶裡盈滿了淚水,演出也被迫中斷。一個法國著名教授,竟然在中國的音樂會上被氣哭掉淚,聞所未聞!

  第二天,布菲前往外地演出。昨天她回到南藝為學生授課時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,話題就從這次哭泣開始。

  事件回放:女音樂家被氣哭了

  這場演出對外售票,最高票價280元。不少看了那場演出的南藝音樂學院老師,都對布菲的精湛演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已跟隨布菲學習三年鋼琴的牛翔宇,目前就讀於巴黎音樂師范學院,也是布菲中國音樂之旅的翻譯。她告訴記者,布菲彈奏李斯特和舒曼的作品在法國可謂首屈一指,她任教的巴黎國立音樂學院也是全歐洲最好的音樂學院。

  但是,已經在全世界各地辦了200多場音樂會的布菲,在南京的這場剛剛開幕不久,就被迫中斷了演出。通過牛翔宇昨天的講述,記者“看”到了后台發生的令人震驚的一幕:優雅的法國音樂家竟然被氣哭了!原來當晚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大都帶著孩子,家長本意也許是好的,想讓孩子“熏陶”美妙的鋼琴音樂,可是小孩子根本坐不住,爬上爬下,凳子被弄出的動靜很大,還有吵鬧聲,有的家長並不加以制止,那種嘈雜的環境與寧靜投入的音樂表達格格不入,以致布菲無法繼續演出,離開舞台到后台調整情緒。在后台,教授百思不得其解,郁悶地流下了傷心的眼淚。見此景,牛翔宇隻得站出來,跑到舞台上對觀眾大聲講話,希望觀眾保持良好的安靜秩序,這時,台下才稍稍安靜下來,牛翔宇再度請出布菲教授,方使演出能夠繼續進行。牛翔宇告訴記者,自己當晚也被現場亂哄哄的場景氣哭了。

  當事人布菲:

  吵鬧讓我無法做到最好

  布菲今年有54歲,她並不像有的法國人那麼高傲,實際上她非常溫和,教課嚴謹,對待學生更是細致入微。記者昨天也親眼見到,在給素不相識的南藝學生上鋼琴課時,布菲總是體貼地給他們翻琴譜。

  記者很想知道,對學音樂的孩子這麼溫和的一位老師,受到南京不文明觀眾的傷害,郁悶流淚的時候究竟在想些什麼呢?布菲委婉地說,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,應該就是中國人多的緣故,今后會慢慢變好的。后來,布菲告訴記者,這是她第三次來到中國,到南京來演出是很高興的一件事,自己很渴望把最好的音樂帶給大家。隻是當晚的環境影響了自己的發揮,“嘈雜的聲音使我無法專注於我的音樂,那不是我的最好水平。沒有把最好的東西帶給南京觀眾,這讓我有點難受。”牛翔宇說,其實布菲就是一個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的人。

  支招:

  家長的榜樣非常重要

  在布菲的眼中,東方文化是神秘的,第一次來南京她就非常喜歡這個地方:“通過南京我看到很多美好的東西,綠樹、人們的熱情都讓我印象深刻。”所以對國人不美好的欣賞音樂的方式,她提出了一些懇切的建議:

  “對學音樂的孩子來說,培養對音樂的感受非常重要。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去美術館看畫展、讀文學、游覽城堡…… 藝術是一個大范圍。”對於坐不住的孩子,布菲強調,家長的態度其實決定了他自己對音樂家是否尊重。如果家長不熱愛音樂,無法靜心傾聽,又怎麼能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呢?“我希望中國的孩子可以把紛繁的比賽放一放,多開自己的演奏會,這樣當有人談話、弄出雜音,才能讓孩子自己體會到,表達音樂時,讓別人在台下靜靜地傾聽自己,有多麼重要。”

  徐軍:學音樂,要從欣賞音樂開始

  “聽音樂會本身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文化活動,事實証明有些人還沒有作好心理准備”。對這次事件,南藝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徐軍這樣總結。

  今年上半年還在歐洲研修音樂,徐軍聽了許多高規格的音樂會。他對西方聽音樂會嚴格的禮儀記憶猶新,不僅要西裝革履,而且不能帶任何東西,在音樂廳設有專門存放隨身物品的衣帽間。在國外,這種音樂的消費對象是成人,孩子是不允許帶入內的。而在周末,則專門有音樂大師為孩子演奏的專場演出。

  可是,在國內,徐軍說,聽音樂會有時與享受無關,會變成一件“恐怖”的事情。現場非常嘈雜,來聽音樂的小孩子吵吵鬧鬧,裝飲料的塑料袋發出的雜音,讓聆聽音樂的耳朵非常難受。這種不僅損壞自己形象,也妨礙他人的行為,每每讓國內外的音樂家頭痛不已。徐軍說,當年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首次訪華演出時,人民大會堂場館很大,遲到的人絡繹不絕,“音樂會開始后暫停入場”的規矩根本行不通,觀眾席上亂哄哄的景象十分驚人。去年鋼琴大師陳洪寬在南京開音樂會時,無奈地在音樂會中場時向觀眾發出懇求,呼吁大家靜聽音樂。今年4月,享譽國際的華人鋼琴家傅聰在南寧舉辦鋼琴獨奏會,當晚也發生了遲到觀眾蜂擁入場並來回走動的事情。

  “這些小節折射出大問題,家長擔負著重大責任。在高雅演出的場所,家長不應該對奔跑的孩子熟視無睹。學音樂,要從學會欣賞音樂開始。”徐軍表示,“我們不要求觀眾不要隨便鼓掌,這麼高的要求一時很難達到,就從進音樂廳不帶雜物,手機開震動等基本的文明禮儀做起吧。”

  本報記者 張楠 攝影 尤曉源 本版策劃 鞠健夫

  以鋼琴接軌西洋

  曾經陪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去聽鋼琴音樂會,路上我笑話這位小朋友:可不要睡覺哦。我這句話其實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,因為本人聽這類高雅音樂會的時候,聽著聽著就會進入一種游離狀態,恍恍然仿佛做夢般似醒非醒。沒想到媽媽笑說:不怕他睡覺,能在肖邦的音樂裡睡著,那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呢!這種論調是第一次聽到,不過想想確實是金玉良言,在音樂裡睡著了,至少說明音樂對我們產生了影響。

  肖邦、老柴、貝多芬,隻要我們願意,自然能玩得起來。學音樂的人每年都在增長,可惜我們隻接軌了旋律、節奏或者音符,但中國音樂會的現場卻一直做不到跟國外接軌,這難免令人“痛心疾首”。我的建議是:接軌任重道遠,不如大家先學學那位媽媽,讓孩子先學會在音樂裡睡覺吧。 馬 彧

  高雅場合的不文雅舉止 言傳身教的力量

  去年去德國,我們的翻譯興沖沖去看郎朗的音樂會──一場當地政府要員出席的高規格音樂會。回來后她卻沮喪無比地告訴我們:音樂很美,但現場很糟,讓她的情緒變得很壞。因為有不少中國的富商夫人也在座,她們在音樂會上忙壞了:不時拿出攝像機或者照相機猛拍一陣,機器發出的聲音和不停閃爍的燈光,引來了其他人的側目而視。而這些富商夫人卻視若無睹,旁若無人地繼續拍照。壞了興致的相信絕不僅僅是我們的翻譯,她說:當時我臉上那個臊呀!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。

  言傳身教,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。因為我們的孩子,看多了父母在各種高雅場合的不文雅舉止,沉浸在中國“市井”文化的氣場中,他們自然而然把音樂會變成了一個吵鬧喧嘩的玩耍地,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就不文明,隻是因為,大氛圍如此。( 馮秋紅)

  沒有“欣賞音樂”傳統的國度 不要為我們哭

  我們是個沒有“欣賞音樂”傳統的國度,祖輩們傳下來的習慣就是聚在一起熱鬧地看“唱念做打”的戲曲表演。但是,時代變了,戲曲被很多中國人覺得“過時了”、“老土了”,而來自西方的“音樂會”才是我們心中的“文明”與“高雅”。因此,我們願意像西方人那樣成群地擠進音樂廳,已經是個巨大進步。外國音樂家來中國中小城市開音樂會,應該對著前來“捧場”的觀眾(不是聽眾)感激涕零,千萬不要再指望能夠找到真正的“知音”了,那是很幼稚的想法。

  中國大多數地方現在是根本不存在“欣賞音樂會”這種氣場的,在家長們看來,那是絕好的琴童“教育會”。在音樂廳裡說話、喧嘩、打架這種丟臉的事情,在中國各地是風起雲涌、屢教不改。周作人說,“一切專家都是從附庸風雅開始的”,在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還沒有學會尊重藝術家,尊重音樂之前,不要為我們哭,親愛的老外。你們要用中國地道的哲學觀──阿Q精神來寬慰自己。( 張 漪)

3 Comments:

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"在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還沒有學會尊重藝術家,尊重音樂之前,不要為我們哭,親愛的老外。"

我想懂得尊重別人, 要從懂得尊重自己開始. 中國人還沒有學會自重.

Tuesday, July 10, 2007 5:59:00 PM  
Blogger ~~nONo~~ said...

多年前我也試過在廣州聽音樂會,觀眾邊吃邊交談,到底還有沒有聽就不得而知了。

對於祖國的人民修養,是百般無奈..........

Wednesday, July 11, 2007 10:42:00 PM  
Blogger Andy said...

Mike / Nono,

Welcome!

Wednesday, July 18, 2007 2:15:00 P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